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神經形態工程: 使用電氣模擬電路系統來模仿神經系統中存在的神經生物學結構的實踐
神經形態工程: 使用電氣模擬電路系統來模仿神經系統中存在的神經生物學結構的實踐
神經形態工程: 使用電氣模擬電路系統來模仿神經系統中存在的神經生物學結構的實踐
Ebook229 pages22 minutes

神經形態工程: 使用電氣模擬電路系統來模仿神經系統中存在的神經生物學結構的實踐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什麼是神經擬態工程


神經擬態計算和神經擬態工程是指同一事物的兩個術語:使用超大規模集成 (VLSI) 系統,結合電氣模擬電路來模擬神經系統中的神經生物學結構。任何借助被實現為物理結構的人工神經元進行計算的電子設備都被稱為神經形態計算機或芯片。最近,“神經形態”一詞已被用來指代模擬、數字、混合模式模擬/數字 VLSI 以及體現大腦系統模型的軟件系統。該術語的這種使用變得更加普遍。為了在硬件級別上實現神經形態計算,可以使用基於氧化物的憶阻器、自旋電子存儲器、閾值開關和晶體管。訓練脈衝神經網絡的基於軟件的神經形態系統可以通過使用誤差反向傳播來完成,例如通過使用基於 Python 的框架(如 火炬),或通過利用生物學習文獻中的規範學習規則,例如通過 綁定網 的利用。


您將如何受益


(I) 關於以下主題的見解和驗證:


第 1 章:神經形態工程


第 2 章:人工神經元


第 3 章:仿生計算


第 4 章:史蒂夫·弗伯


第 5 章:卡弗·米德


第 6 章:循環神經網絡


第 7 章:神經網絡


第 8 章:濕件計算機


第 9 章: 計算神經遺傳建模


第 10 章:脈衝神經網絡


第 11 章:神經機器人


第 12 章:米沙·姆瓦爾德


第 13 章:憶阻器


第 14 章:物理神經網絡


第 15 章:否MFET


第 16 章:馬西米利亞諾范思哲


第 17 章:誇貝納·博恩


第 18 章:斯賓納克


第 19 章:認知計算機


第 20 章:人工智能術語表


第 21 章:李海


(II)回答公眾關於神經形態工程的熱門問題。


(III)神經擬態工程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實例。


(IV)17個附錄,簡述各行業266項新興技術,360度全方位了解神經擬態工程


本書的讀者對象


專業人士、本科生和研究生、愛好者、業餘愛好者以及想要超越基礎知識或信息的人適用於任何類型的神經形態工程。

Language中文
Release dateNov 16, 2022
神經形態工程: 使用電氣模擬電路系統來模仿神經系統中存在的神經生物學結構的實踐

Related to 神經形態工程

Titles in the series (30)

View More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神經形態工程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神經形態工程 - Fouad Sabry

    其他 books by the author

    1 - 等離子推進

    2 - 脈衝爆震發動機

    3 - 農業機器人

    4 - 封閉的生態系統

    5 - 培養肉

    6 - 垂直農業

    7 - 自動駕駛汽車

    8 - 自主無人機

    9 - 自主機器人

    10 - 自主武器

    11 - 弧形學

    12 - 4D 列印

    13 - 圓頂城

    14 - 生物識別

    15 - 數位香氛技術

    16 - 電子鼻

    17 - 電子紡織品

    18 - 柔性電子

    19 - 憶阻器

    20 - 分子電子學

    21 - 納米機電系統

    22 - 固態變壓器

    23 - 自旋電子學

    24 - 熱銅柱凸塊

    25 - 三維 積體電路

    26 - 扭曲電子

    27 - 機載風力渦輪機

    28 - 鎘

    29 - 人工光合作用

    30 - 聚光太陽能

    31 - 低溫處理

    32 - 超級電容器

    33 - 能量收集

    34 - 飛輪儲能

    35 - 聚變能

    36 - 第四代反應堆

    37 - 重力電池

    38 - 家用燃料電池

    39 - 鋰空氣電池

    40 - 磷酸鐵鋰電池

    41 - 鋰硫電池

    42 - 鎂電池

    43 - 磁素子

    44 - 熔鹽反應器

    45 - 納米線電池

    46 - 光學整流天線

    47 - 海洋熱能轉換

    48 - 固態電池

    49 - 智能電網

    50 - 天基太陽能

    51 - 釷燃料迴圈

    52 - 渦旋發動機

    53 - 無線電力傳輸

    54 - 零能耗建築

    55 - 計算機生成的圖像

    56 - 沉浸 在 虛擬實境中

    57 - 分散式帳本

    58 - 數字貨幣

    59 - 去中心化金融

    60 - 6G 網路

    61 - 環境智慧

    62 - 人工腦

    63 - 通用人工智慧

    64 - 增強現實

    65 - 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

    66 - 公民技術

    67 - DNA數位數據存儲

    68 - 百萬兆次級 計算

    69 - 全息數據存儲

    70 -  圖形處理單元上的通用計算

    71 - 外皮層

    72 - Li-Fi

    73 - 機器視覺

    74 - 移動協作

    75 - 多模態非接觸式生物識別系統

    76 - 納米無線電

    77 - 神經形態工程

    78 - 光學計算

    79 - 量子計算

    80 - 量子密碼學

    81 - 量子雷達

    82 - 射頻識別

    83 - 語義網

    84 - 軟體定義無線電

    85 - 語音辨識

    86 - 副聲部識別

    87 - 虛擬實境

    88 - 數位取證

    89 - 智能機器

    90 - 氣凝膠

    91 - 非晶態金屬

    92 - 生物塑膠

    93 - 導電聚合物

    94 - 低溫處理

    95 - 動態 裝甲

    96 - 富勒烯

    97 - 石墨烯

    98 - 晶元實驗室

    99 - 高溫超導

    100 - 磁性納米粒子

    101 - 磁流變液

    102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